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博士論文〈索引〉

索 引

由本索引可以分析各個詞彙在本論文出現的頻率及分佈情況,並有相互參照的效果。不過,某些重要詞彙,像「新舊」、「白話文」、「文言文」、「臺灣」、「中國」、「日本」,由於在本論文出現的頻率太高,幾乎出現在每一頁,所以本索引則省略之。
本索引係結合Word2002「自動標記」、「主控文件」、「功能變數」諸功能,再歸納整理的,少部分詞彙的「頁次」可能被程式「誤判」向前或向後頁次「一頁」,如有此情形則請向前或向後面一頁次查索。

◎ 零 至三 劃 ◎
HG生, 336
SK生, 222, 336
一吼, 141, 225, 310, 336
一吟友, 101, 280, 288, 336
一村, 134, 336
一郎, 100, 101, 106, 107, 336
一記者,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83, 336
一詩卒, 128
一讀者, 106, 336
二分法, 2, 28, 36, 56, 67, 134, 169, 180, 207, 250, 267, 294, 302, 320, 323, 336
八不主義, 20, 93, 100, 131, 225, 277, 293, 294, 295, 297, 320, 322, 323, 336
口語, 9, 11, 14, 148, 206, 323, 336
大眾化, 13, 19, 26, 76, 85, 137, 194, 267, 269, 276, 280, 281, 286, 289, 290, 293, 296, 299, 302, 308, 322, 323, 333, 336
子敬, 152, 278, 336
小野西洲, 336
工友會, 129

◎ 四 劃 ◎
不老, 169, 302, 336
不漳不泉, 101, 115, 167, 183, 280, 288
中華民國, 46, 80
五四運動, 13, 26, 133, 179, 180, 182, 184, 252, 255, 288, 336
元園客, 195, 196, 197, 199, 201, 306, 336
內在律, 96, 297, 336
公益會, 35, 50, 127, 236, 237, 336
反傳統, 22, 28, 37, 51, 80, 84, 87, 103, 105, 108, 113, 122, 145, 158, 159, 161, 162, 165, 173, 176, 178, 179, 180, 182, 184, 185, 188, 207, 222, 223, 224, 226, 227, 236, 238, 248, 249, 250, 251, 253, 254, 257, 263, 264, 268, 279, 290, 307, 315, 324, 331, 332, 334, 336
天皇機關說, 47, 336
孔子, 27, 28, 30, 46, 50, 51, 109, 135, 160, 161, 194, 201,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41, 244, 249, 257, 263, 307, 321, 336
孔教, 5, 28, 32, 50, 80, 83, 101, 108, 109, 119, 120, 127, 134, 135, 143, 145, 170, 201, 229, 230, 233, 236, 250, 251, 260, 287, 330, 336
文化協會, 3, 57, 148, 304
文化衝突, 6, 32, 34, 35, 36, 37, 131
文以載道, 19, 60, 79, 91, 95, 103, 107, 109, 111, 119, 120, 124, 127, 132, 134, 136, 137, 142, 143, 145, 150, 152, 159, 161, 167, 178, 179, 183, 221, 224, 225, 227, 229,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9, 243, 246, 257, 261, 264, 283, 295, 304, 307, 332, 336
文体, 98
文學革命, 33, 62, 88, 96, 120, 128, 131, 169, 196, 293, 294, 295, 296, 297, 300, 301, 307, 336
文類, 336
文體, 5, 11, 12, 14, 16, 18, 19, 55, 67, 76, 78, 79, 81, 83, 84, 90, 94, 102, 104, 111, 119, 122, 123, 134, 138, 139, 143, 145, 149, 154, 155, 158, 170, 172, 178, 188, 194, 196, 197, 202, 204, 205, 206, 207, 208, 210, 213, 214, 215, 232, 239, 246, 247, 263, 267, 269, 271,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1, 282, 283, 284, 286, 287, 288, 289, 290, 300, 302, 307, 317, 318, 319, 330, 331, 332, 336
王則修, 21, 60, 210, 229, 254, 336
王詩琅, 4, 170, 174
王筱庵, 336
王學潛, 34, 120, 127, 143, 145, 235, 251, 252, 257, 260, 336
王錦江, 336

◎ 五 劃 ◎
以今律古, 38, 66, 164, 167, 184, 188, 258, 290
北京話, 9, 19, 55, 61, 66, 82, 84, 92, 95, 97, 100, 103, 105, 115, 123, 128, 129, 133, 149, 153, 158, 166, 172, 180, 182, 184, 185, 187, 208, 258, 268, 270, 271, 279, 280, 281, 285, 286, 288, 289, 318, 321, 330, 331, 332, 336
半新長老, 106
半新舊, 98, 223, 336
半舊先生, 106
古文體, 80, 89, 277
古典主義, 62, 63, 64, 67, 90, 96, 153, 270
左翼, 151, 336
平易文, 10, 95, 96, 100, 123, 134, 145, 206, 282, 288
打油詩, 81, 101, 106, 107, 150, 234, 245, 246, 301
甘文芳, 62, 79, 293, 334, 336
白字戲, 16, 101, 281, 336
白居易, 119, 179
白香山, 80, 287
白話字, 14, 15, 16, 18, 67, 80, 104, 105, 118, 128, 140, 164, 187, 188, 238, 240, 246, 258, 277, 336
白話體, 9, 80, 130, 149, 155, 277
矢內原忠雄, 58

◎ 六 劃 ◎
全稱語言, 36, 128
全盤西化, 37
共產, 22, 67, 236
同化, 46, 55, 59, 92, 336
朱經農, 181, 294, 302, 336
朱點人, 171, 321, 336
死文學, 36, 95, 108, 140, 144, 274, 275, 294, 301, 316, 323, 324
江亢虎, 6, 8, 19, 66, 77, 146, 156, 157, 158, 159, 160, 175, 178, 215, 226, 232, 281, 315, 329, 331, 336
竹枝詞, 121, 336
老生常談, 12, 115, 116, 336
老秋, 139, 144, 194, 336
老徐, 336
老張, 106, 263, 336
老鈍, 194
老蒼, 194
耳濡目染, 102, 104, 245, 246, 258, 281, 336
自由主義, 34

◎ 七 劃 ◎
佛教, 29, 75, 127, 130, 131, 139, 144, 170, 172, 173, 178, 233, 235, 240, 241, 329, 336
克夫, 147, 171, 196, 336
吳三連, 336
吳敏敦, 9, 130, 149, 275, 281, 302, 308, 336
吳虞, 249, 252, 258, 336
吳漫沙, 21, 209, 336
吳爾蔽, 336
吳瑣雲, 120, 121, 128, 336
吳濁流, 31, 45, 82, 97, 153, 159, 172, 175, 208, 279, 300, 304, 336
呂赫若, 65
我手寫我口, 13, 55, 61, 95, 97, 123, 166, 187, 206, 208, 258, 279, 288, 302, 318, 331, 336
改革, 22, 24, 26, 31, 33, 34, 36, 45, 61, 62, 63, 79, 81, 83, 84, 85, 87, 88, 96, 105, 118, 128, 131, 134, 135, 141, 142, 192, 195, 196, 197, 200, 201, 207, 208, 209, 210, 214, 224, 236, 237, 268, 271, 276, 279, 295, 299, 305, 312, 314, 320, 332, 336
李白, 12, 119, 336
李萬居, 118, 243
李獻章, 8, 64, 127, 167, 234, 321, 336
杜甫, 9, 12, 102, 115, 116, 123, 235, 301, 336
決定論, 37, 210, 273, 276, 297, 331
甫三, 171, 336
言文分離, 66, 82, 83, 84, 97, 123, 153, 159, 181, 187, 206, 282, 285, 289, 330, 336
言文合一, 84, 97, 103, 180, 206, 330
赤崁王生, 105, 229, 336

◎ 八 劃 ◎
典故, 9, 88, 99, 130, 161, 173, 187, 276, 279, 283, 299
和韻, 116, 124, 309, 313
周作人, 179, 227, 336
周定山, 57, 141, 148, 163, 183, 225, 237, 244, 245, 251, 321, 336
周傳枝, 196, 197, 198, 207, 336
坤五, 198, 202, 206, 208, 214, 232, 336
夜郎, 167, 309, 336
孟子, 27, 46, 50, 51, 109, 161, 231, 242, 322
定一, 134, 249, 310, 336
定義, 31, 67, 94, 96, 99, 100, 136, 140, 160, 169, 204, 221, 223, 231, 244, 267, 302, 336
官音, 10, 95, 100, 206, 288
官話, 103, 120, 122, 134, 145, 149, 170, 280, 285, 286, 288, 336
拉丁化, 87, 239
放翁, 116
明治維新, 45, 255, 334
林子謹, 64, 80, 277, 293, 321, 336
林幼春, 2, 46, 104, 139, 147, 193, 194, 248, 250, 251, 252, 258, 284, 304, 315, 336
林克夫, 147, 171, 172, 175, 196, 198, 202, 210, 212, 300, 321, 336
林耕餘, 336
林荊南, 197, 336
林痴仙, 2
林煇焜, 31, 336
林熊祥, 88, 138, 336
林鳳鳴, 14, 336
林德林, 107, 234
林獻堂, 2, 29, 31, 32, 33, 46, 47, 48, 50, 66, 104, 129, 159, 213, 240, 284, 312, 336
狙公, 143, 145, 336
芥舟, 150, 308, 336
虎尾閒人, 150, 336
邱春榮, 153, 155, 321, 336
非孝論, 7, 19, 34, 119, 156, 194, 232, 242, 248,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332, 336

◎ 九 劃 ◎
保守, 23, 25, 28, 31, 34, 35, 38, 59, 65, 67, 68, 79, 100, 118, 141, 146, 163, 201, 207, 227, 237, 268, 272, 295, 330, 336
前非, 9, 88, 107, 277, 296, 336
南江, 98, 277, 336
南投生, 164, 336
南宗畫, 26, 202, 203, 214
封建, 28, 38, 49, 50, 137, 152, 163, 179, 180, 183, 187, 240, 241, 250, 268, 274, 278, 306, 308, 330, 336
帝國主義, 35, 46, 47, 67, 336
施梅樵, 6, 32, 237
施華皷, 136, 336
泉音, 336
泉語, 187, 336
活文學, 36, 95, 275, 294, 323
界義, 5, 19, 84, 87, 102, 123, 145, 160, 221, 222, 236, 238, 239, 242, 258, 262, 264, 267, 275, 283, 302, 308, 334
皇民化, 46, 52, 174, 175, 193, 199, 213, 214, 306, 318, 322, 336
耶教, 29, 30, 240
耶穌教, 80, 287
胡適, 9, 10, 12, 36, 63, 81, 87, 93, 96, 98, 99, 105, 106, 112, 121, 128, 129, 131, 133, 151, 155, 168, 169, 179, 181, 184, 225, 238, 239, 249, 273, 274, 275, 277, 283, 293, 294, 295, 301, 302, 303, 307, 314, 320, 322, 323, 336
負人, 15, 287, 336

◎ 十 劃 ◎
孫世揚, 88, 273, 336
孫逸仙, 87, 238
徐坤泉, 13, 14, 170, 172, 192, 214, 286, 336
班固, 77
祖國, 46, 47, 52, 91, 92, 185, 213, 336
秩序, 21, 50, 58, 197, 200, 211, 214, 238, 332
純文學, 19, 94, 100, 123, 140, 156, 178, 221, 222, 223, 224, 227, 228, 229, 231, 233, 241, 242, 243, 261, 263, 283, 295
純文學觀, 98, 221, 223, 232, 239, 241, 243, 245, 256, 261, 263, 264
翁澤生, 67, 103
退化, 131, 159, 201, 207, 255, 272, 336

◎ 十一 劃 ◎
國策, 68, 211, 212
國語, 15, 48, 63, 92, 97, 98, 103, 153, 158, 165, 173, 208, 213, 321, 336
基督教, 241
崇文社, 28, 32, 78, 107, 119, 120, 195, 209, 214, 228, 229, 235, 236, 254, 259, 260, 336
庶民, 23, 26, 29, 30, 31, 32, 38, 97, 115, 138, 168, 178, 192, 256, 275, 306, 308, 322, 330
張三, 270, 336
張太郎, 106
張文環, 65, 135, 237
張我軍, 2, 9, 10, 35, 36, 46, 62, 63, 64, 76, 83, 84, 85, 86, 88, 89,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2,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8, 122, 123, 127, 131, 133, 139, 141, 143, 144, 151, 154, 172, 184, 185, 203, 223, 224, 229, 234, 239, 243, 252, 257, 258, 260, 261, 263, 270, 271, 274, 275, 276, 277, 282, 283, 284, 293, 294, 296, 301, 303, 305, 309, 311, 314, 316, 320, 321, 324, 336
張純甫, 6, 32, 138, 193, 194, 230, 231, 237, 260, 261, 289, 336
張梗, 88, 224, 307, 308, 336
張淑子, 90, 120, 127, 132, 134, 143, 145, 233, 235, 237, 252, 288, 336
張深切, 24, 26, 37, 45, 47, 66, 96, 102, 143, 147, 154, 159, 162, 165, 166, 167, 170, 175, 179, 180, 181, 184, 192, 208, 226, 227, 251, 252, 297, 300, 301, 303, 313, 315, 316, 321, 324, 331, 336
張紹賢, 99, 239, 336
張維賢, 140, 336
悻庵, 155, 336
梁任公, 148, 272
梁啟超, 55, 185, 273, 286
清國奴, 45
莊孟侯, 120, 121, 336
莊垂勝, 57
許三郎, 37, 117, 277, 336
許子文, 77, 306, 308, 336
軟文, 80, 84, 115, 228, 239, 247, 263, 336
通俗化, 127, 134, 145, 234, 288, 323, 331, 333
連雅堂, 2, 5, 7, 9, 51, 77, 80,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8, 99, 100, 101, 102, 104, 123, 129, 131, 135, 140, 150, 151, 175, 192, 230, 231, 234, 237, 238, 239, 262, 272, 273, 283, 289, 297, 301, 305, 312, 320, 322, 336
郭一舟, 166, 170, 279, 302, 336
郭沫若, 65, 167, 299, 336
郭秋生, 13, 155, 156, 163, 164, 166, 279, 284, 285, 302, 321, 336
陳臥薪, 153, 154, 272, 336
陳炘, 62, 79, 277, 279, 293, 334, 336
陳香, 336
陳逢源, 3, 76, 148, 173, 304, 310, 336
陳虛谷, 76, 117, 134, 137, 240, 241, 309, 310, 313, 336
陳逸松, 24, 45, 48, 60, 336
陳福全, 103, 104, 280, 336
陳端明, 62, 79, 277, 293, 334, 336
陳獨秀, 28, 93, 105, 113, 121, 222, 249, 252, 258, 271, 277, 293, 294, 295, 323, 336
陸放翁, 12, 115, 235, 336
陶淵明, 9
章太炎, 96, 231, 282
章恆, 101, 104

◎ 十二 劃 ◎
傍觀生, 196, 200, 201, 207, 210, 272, 336
傅斯年, 87, 182, 239, 282, 336
媚日, 4, 30, 38, 55, 67, 188, 238, 268, 330, 336
嵐映, 26, 196, 198,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2, 215, 296, 329, 336
悶葫蘆, 94, 100, 336
斯賓塞, 185, 254
普羅文學, 151, 336
朝鮮, 56, 65, 67, 118, 336
植民, 46, 56, 134, 135, 336
殖民, 2, 18, 32, 38, 45, 46, 48, 51, 56, 67, 134, 156, 165, 185, 188, 240, 268, 286, 314, 316, 330, 333, 336
焦麓, 150, 247, 336
無腔笛, 66, 87, 101, 103, 116, 117, 131, 154, 157, 238, 255, 257, 280, 313, 336
紫髯翁, 35, 65, 336
虛谷, 98, 116, 336
貴族, 31, 142, 275, 280, 294
辜鴻銘, 100
辜顯榮, 223
逸民, 92, 336
進化, 19, 23, 67, 76, 87, 88, 90, 96, 99, 101, 102, 110, 111, 112, 113, 115, 154, 169, 172, 176, 184, 187, 188, 192, 194, 197, 200, 204, 205, 207, 214, 250, 254, 255, 25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83, 290, 295, 296, 299, 300, 304, 332, 336

◎ 十三 劃 ◎
鄉土文學, 13, 15, 151, 154, 156, 172, 187, 196, 205, 206, 208, 232, 248, 317, 321, 336
階級, 25, 35, 110, 134, 137, 149, 153, 154, 161, 163, 166, 192, 225, 260, 278, 298, 307, 311, 316, 317, 336
雅堂, 5, 7, 57, 90, 91, 93, 102, 104, 140, 230, 234, 239, 272, 283, 301, 312, 322, 336
雲萍, 271, 310, 336
黃石輝, 13, 15, 127, 161, 164, 199, 279, 302, 321, 336
黃呈聰, 34, 81, 82, 269, 293, 336
黃臥松, 28, 32, 236, 237, 260, 336
黃非英, 208, 336
黃帝, 46
黃衫客, 101, 127, 229, 336
黃習之, 201, 210, 336
黃朝琴, 29, 79, 81, 82, 336
黃邨城, 57, 336
黑格爾, 296
慈舟, 81, 104, 284, 336
愁郎, 160, 336
新文言, 150, 153, 164, 166, 187, 279, 308, 331, 336
楚女, 336
楊三郎, 336
楊木, 336
楊守愚, 62, 159, 171, 173, 174, 226, 311, 336
楊行東, 152, 298, 336
楊松茂, 336
楊華, 65, 127
楊逵, 65, 159, 163, 178, 279, 336
楊雲萍, 99, 271, 307, 309, 336
楊肇嘉, 60, 336
毓文, 63, 321, 336
葉天籟, 133, 304, 310, 336
葉榮鐘, 56, 76, 132, 133, 134, 136, 149, 224, 225, 296, 307, 308, 319, 321, 336
解放, 33, 65, 78, 96, 105, 111, 112, 124, 127, 128, 131, 136, 145, 152, 178, 183, 197, 225, 228, 242, 246, 253, 295, 296, 332, 336
詩先鋒, 199, 208, 336
詩伯, 85, 129, 309, 336
詩社, 3, 51, 55, 56, 91, 92, 129, 131, 148, 165, 171, 195, 199, 200, 269, 275, 276, 303, 304, 305, 306, 310, 319, 336
詩翁, 85, 129, 148, 309, 319, 336
詹炎錄, 23, 65, 78, 80, 84, 228, 230, 234, 237, 256, 260, 312, 329, 336
農民組合, 129
達爾文, 22, 184, 185, 207, 254
夢湘, 166, 336
廖漢臣, 2, 37, 55, 76, 77, 85, 86, 102, 136, 154, 162, 163, 167, 170, 175, 177, 188, 191, 192, 196, 210, 211, 212, 215, 317, 318, 331, 336
歌仔戲, 26, 32, 138, 256, 336
漫沙, 209, 336
瑣雲, 120, 121, 128, 336
福佬人, 336
福建話, 336
福澤諭吉, 255

◎ 十四 劃 ◎
臺語, 13, 15, 55, 82, 121, 133, 135, 136, 140, 142, 151, 156, 157, 185, 187, 206, 238, 320, 321, 322, 336
臺灣文化協會, 22, 45, 50, 51, 53, 91, 92, 93, 128, 316, 336
臺灣話文, 5, 7, 14, 15, 18, 19, 20, 61, 83, 84, 92, 93, 97, 116, 118, 123, 128, 134, 146, 147, 148,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9,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8, 170, 175, 176, 181, 185, 187, 196, 199, 205, 213, 215, 271, 277, 279, 282, 283, 285, 290, 298, 299, 305, 318, 321, 324, 331, 333, 336
臺灣語, 5, 14, 15, 36, 61, 97, 98, 103, 128, 140, 156, 158, 182, 279, 306, 313, 319, 322, 324, 333, 336
誘拐事件, 115, 116
趙堯生, 273
閩南語, 336

◎ 十五 劃 ◎
劉半農, 297
劉捷, 37, 45, 49, 51, 64, 114, 143, 148, 151, 170, 175, 180, 181, 183, 184, 208, 241, 264, 297, 316, 324, 331, 336
劉夢華, 46, 114, 115, 143, 336
劍如, 31, 336
廚川白村, 64, 168
廣東話, 172, 336
歐美, 63, 64, 65, 67, 68, 80, 100, 166, 221, 240, 254, 255, 256, 257, 260, 268, 279, 280
蔣渭川, 336
蔣渭水, 46, 53, 132, 135, 139, 144, 178, 231, 329, 336
蔡孝乾, 67, 98, 103, 297, 307, 336
蔡培火, 15, 29, 46, 240, 336
蔡淵洯, 22, 336
蔡惠如, 2
蔡鐵生, 46, 81, 284, 336
衛道, 25, 34, 105, 225, 244, 246
鄭坤五, 26, 162, 198, 199,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14, 215, 232, 329
鄭軍我, 10, 95, 100, 105, 123, 127, 258, 275, 288, 296, 336
魯迅, 167, 214, 336
墨子, 5, 7, 109, 242, 336

◎ 十六 劃 ◎
儒家, 5, 6, 30, 49, 50, 51, 67, 77, 79, 100, 103, 107, 120, 124, 127, 145, 146, 161, 183, 200, 201, 223, 228, 233, 234, 235, 238, 240, 241, 249, 255, 259, 268, 304, 330, 333, 336
儒教, 5, 29, 30, 32, 49, 50, 51, 67, 83, 101, 104, 107, 109, 116, 120, 127, 130, 143, 144, 152, 159, 178, 183, 221, 222, 226, 227, 228, 230, 233, 235, 236, 240, 241, 251, 263, 264, 268, 272, 330, 334, 336
儒學, 5, 6, 28, 29, 30, 32, 38, 49, 50, 51, 68, 107, 139, 183, 200, 201, 222, 223, 230, 232, 240, 241, 242, 259, 263, 264, 283, 330, 332, 336
衡秋, 118
賴和, 4, 6, 8, 17, 27, 32, 56, 57, 59, 62, 66, 82, 97, 110, 111, 112, 113, 115, 116, 118, 128, 147, 153, 159, 165, 171, 208, 215, 222, 226, 237, 262, 278, 279, 299, 300, 321, 322, 336
賴明弘, 10, 14, 65, 151, 156, 161, 166, 167, 244, 245, 299, 317, 321, 336
賴慶, 161, 290, 299, 336
醒民, 26, 36, 336
錢玄同, 87, 133, 182, 336
靜香軒主人, 336

◎ 十七 劃 ◎
龍琮宗, 65
應社, 84, 116, 180, 215, 323, 336
戲迷子, 80, 336
擊鉢, 90, 93, 99, 199, 229, 295, 303, 304, 305, 310, 336
擊鉢吟, 12, 20, 77, 93, 99, 101, 164, 171, 197, 225, 295, 300, 303, 304, 305, 306, 309, 310, 336
總督, 2, 27, 46, 47, 53, 56, 57, 58, 59, 68, 80, 86, 116, 124, 129, 131, 133, 140, 149, 159, 174, 213, 277, 309, 310, 311, 312, 313, 330, 336
講新話, 106, 245, 336
謝玉葉, 67, 103, 336
謝春木, 2, 46, 105, 141, 336
謝雪紅, 67, 103
謝雪漁, 194, 204, 209, 336
謝萬安, 167, 311, 336
鍾理和, 82, 97, 153, 159, 208, 279
瞿宣穎, 286, 336
禮教, 5, 19, 28, 29, 31, 32, 89, 113, 114, 119, 128, 178, 183, 221, 222, 223, 235, 236, 238, 242, 244, 249, 257, 259, 262, 264, 267, 336

◎ 十八 劃 以 上 ◎
簡易時文, 101, 134, 138, 145, 288, 289, 290, 331, 332
簡荷生, 336
覆醬者, 156, 336
醫卒, 196, 198, 336
懶雲, 98, 278, 336
羅馬字, 5, 14, 15, 19, 33, 79, 87, 92, 104, 111, 112, 117, 118, 133, 151, 156, 185, 187, 188, 238, 268, 277, 289, 305, 318, 321, 324, 333, 336
麗珍, 131, 225, 271, 278, 295, 336
嚴復, 185
蘇維霖, 88, 269, 295, 336
議會請願, 45, 48, 336
議會請願運動, 48, 312, 336
鶴見祐輔, 64, 168
讀書音, 206, 321
賛人, 201, 336

博士論文〈結論〉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本論文的重點與發現

本論文各章節已論述如上,本節歸納各章節要點,下一節分析本論文的價值及未來的展望。

(一)新發現的重要文獻
本論文儘可能查閱各類文獻,以豐富其論述內涵,在各類的報紙、刊物、文集、回憶錄發現以往被忽略的文獻,所搜集的五六二篇重要文獻都是詮釋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無可替代的基礎,文獻的實證是支撐各項論述最有利的基礎。
《臺灣青年》出刊前,《臺灣日日新報》〈詹炎錄 論新學亦要用功〉、〈詞章界之惡化〉、〈詹炎錄 詩人之天職與社會〉等篇、及《臺南新報》〈萬殊一本〉、《臺灣日日新報》〈是是非非〉讀者投書欄,以傳統文人為主的報紙對新舊文學的是非、優劣已有深刻的討論,新舊文學論爭不只起於對白話文學的反彈,舊文人對新文學的批判乃是承襲自漢文文學傳統,而非以往研究所說的只是固守私利。《南瀛佛教會會報》的〈新舊文學之比較〉及民族運動家蔣渭水刊在《臺灣民報》的〈訬人大會記〉這些文獻以往未被處理過。昭和九年(1934),江亢虎蒞臺所引發的新舊文學論爭史幾乎被以往的研究者所淡忘,本論文特別探本尋源,釐析其發展脈絡。江亢虎蒞臺所引發的爭論,在戰爭體制時期並被鄭坤五及嵐映再次提出討論,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二)新舊文學論爭的外在環境
大正九年(1920)以後,不少人士深感新舊的「過渡性」,經濟環境已發生劇烈改變,意識觀念呈顯紛雜、矛盾的現象,新舊文學論爭就發生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不只意識觀念產生許多改變,就是在飲食、電影、繪畫、曆法各個生活層面都可發現變遷的軌跡。面臨時代巨變,儒學思想固然飽受新文化嚴厲的挑戰,但傳統儒學思想對庶民大眾及新舊文學論爭的觀念都仍然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觀〈車中珍聞〉、〈聖道未衰〉可發現儒教對庶民大眾的生活仍具有深遠的影響,看《環球遊記》可知林獻堂在德國拒絕女子的邀舞,賴和簽署反對同姓結婚的「嘆願書」,可見儒教對知識分子仍具有影響力,面對這種文化環境,新文人反傳統、反宗教、反民間信仰、反舊詩的訴求當然會激起相當的反抗,成效甚至是事倍功半。
新文人常以媚日、封建、保守、僵化詮釋傳統文學與儒教文化,但這僅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還有其他豐富的內涵值得探究。日本所支持的是忠君愛國的儒教,對當仁不讓、見義勇為的儒家思想則予以壓制,看待日據時期的傳統文化不可只局限在往昔「媚日」或「保守」的化約概念。日本殖民統治者為了維護其長遠利益,總督府對臺灣文化控制不曾鬆手,特別是接近或是邁入戰爭體制時期各項管制更是日益嚴格,這對漢文教育當然造成相當大的衝擊,新舊文人對漢文教育的內涵各有不同的主張,但他們都很關心臺灣漢文教育的前景,不斷透過各種管道敦促統治者放寬漢文的限制。

(三)新舊文學論爭的發展脈絡
大正九年(1920)至大正十二年(1923)「新舊文學論爭前期」,傳統文人刊在《臺南新報》的〈瓜架閒話〉、《臺灣日日新報》的〈現在中國的洪水與猛獸〉並未刻意排斥白話文,〈訓蒙格言〉、〈本島孔教振興策〉還希望藉由淺顯的白話文教育社會大眾或是發揚傳統儒教。新文人為了啟迪民智,大力提唱淺白的文字或是言文合一的白話文,但由於臺灣特殊的語文環境使得北京話傳播不易,學習中國白話文仍然採取言文分離的方式,造成學習白話文障礙難以克服。
大正十三年(1924)至大正十五年(1926)「新舊文學論爭激烈期」,《臺灣民報》所使用的文體除了強調專用白話文,也強調「平易的漢文」,這種方式擴大了文體選裁的範圍,專用白話文的觀點是促成後來新舊文學論爭的原因之一。《臺灣民報》在「一般論爭期」增加「漢詩欄」,這個轉變顯現《臺灣民報》包容舊文學的新態度。新舊文學論爭「激烈期」在新知識分子反傳統的背景下,大力批判舊文學,以「狂犬」、「孽種」情緒化語言譏諷舊文人,當然引起眾多舊文人的不滿。白話文在中國雖然已蔚成文化主流,在臺灣推廣中國白話文則時聞反對之聲,北京話特殊的語助詞對當時不熟悉該語言的臺灣人確是一大限制,中國白話文在日據時期依然無法達成「我手寫我口」的目的,才會被新舊文人批評仍是「新文言」,賴和、鍾理和、吳濁流都曾先後反映不熟悉北京話,因語言轉譯而造成創作中國白話文的困境。由《臺灣民報》〈本社特設五問〉的讀者反映可知中國白話文並未完全獲得讀者的認同。
新舊文學論爭仍然延續至昭和二年(1927)至昭和六年(1931)「一般論爭期」,但視對方為絕對錯誤的態度則較為少見,主張新舊文學相互包容的例子反而增加,《三六九小報》新舊兼收就是相互包容的代表性刊物,《臺灣新民報》增加舊詩專欄以徵求各地佳作。《臺灣日日新報》〈新設漢文公開欄〉徵稿文體的要求是「用簡易時文」,但特別強調「簡易時文並非白話文」,顯見在以舊文人為主的報紙編輯也感染文體「通俗化」這種新觀念,但新舊文學對立依然存在,才會特別注明「簡易時文並非白話文」。
昭和七年(1932)至昭和十二年(1937)「新舊文學論爭後期」,新舊文人不同的文學觀念隨著江亢虎蒞臺,潛藏的歧見再度爆發,除了文言文、中國白話文之爭,臺灣話文也加入論爭行列,提供另一個思考面向,這顯示他們思考臺灣文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日報版《臺灣新民報》採新詩「曙光」與「漢詩」並列,社論採用簡易文言體書寫亦彰顯文體兼容並蓄的風格。廖漢臣、張深切,劉捷等人都曾反對文體決定論,批評在文學形式耗費口舌之爭,更應該注重文學創作,開拓文學的內涵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昭和十二年(1937)底〈流行歌與詞比較〉反映白話文在市井風月場所的接受度偏低,促使知識分子必須尋找較雅緻的傳統詩詞以充實白話詩的內涵,顯示白話文學改革的歷史意義與創作成果是有所落差的。戰時大論爭初期的主題局限於舊詩的改革,這與戰時論爭末期新文人主張以新文學取代舊文學的訴求截然不同。文學論爭除了彰顯不同的文學觀念,更深一層次從文化角度看,新舊雙方「秩序」感不同是更為根源的問題。戰時惡劣的文藝環境使得許多文人選擇沉默方式,戰時大環境對文人的文體觀念之衝擊實在很大。

(四)新舊文學論爭的重要觀念
舊文人希望維繫固有的社會規範,強調「文以載道」曾被新文人批評為不懂文學;新文人主張情性解放,故支持文學內容闡釋戀愛自由的精神,曾被舊文人譏為「淫徒」,這肇因於彼此對社會文化走向的不同見解,也顯示新舊文體除了文學表現形式之異,更醞含對社會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在舊文人的概念裡,儒學、漢學、道學、中國文學是互為一體的。舊文人將非孝論、戀愛自由與新文學相提並論,並予以批判,可見文學與社會風氣在舊文人是一併關照的,彰顯舊文人持「文化之學」的廣義文學觀是促成新舊對立的重要原因。新文人反對「文以載道」的文學觀只是希望建立新的文學模式,並非如多數舊文人所認知的是要使傳統倫理規範解體,但部分新文人大力鼓吹「戀愛自由」、「非孝論」等反傳統言行確實可能加速社會的變遷,因而引起舊文人的疑慮是可以理解的。
文體的發展與生物的演進方式是不相同的,硬套進化論將發生扞格不入的困境,日據時期臺灣許多新文人並沒有這個警覺,舊文人雖然也曾對新文人的說法提出強烈的抗議,但在強烈的反傳統意識下並沒有被新文人接受。日據時期新舊文人面對北京話在臺灣不夠普及的困境,常轉而以「簡易時文」、「平易漢文」來代替,或是增加更為寬廣的文體範疇來包容不同的聲音。新文人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在臺灣建立中國白話文學的規範,一般讀者也難以立刻接受中國白話文學,使得新文人的理想大打折扣。文學通俗化與大眾化固然重要,但若沒有經過文字萃練也可能流於粗糙,當然不容易讓一般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日本強權統治之下,不論傳統漢文、中國白話文、臺灣話文或是教會羅馬字都曾遭到統治者相當程度的打壓,各種不同型態的臺灣語文固然有相互競爭的一面,但在「以大局為重」的前提之下,也常出現相互包容的一面,今後更該擴大研究層面,才能確實釐清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的各個問題。

第二節 本論文的價值與未來展望

日據時期臺灣新文人固然無法剷除臺灣舊文學的勢力,但他們的訴求激發新舊陣營檢討既有的文學主張,促使新舊文人發現彼此的差異,達到去異求同的效果。雖然新文人有些文學觀念值得商榷,但在日本強權統治之下勇於揭發現實文學環境的缺失,為臺灣文壇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引領新舊文人重新反省臺灣文學的形式與內容,為知識分子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考空間,在過渡時期促使新舊文人重新檢討臺灣文化的出路,打破固有儒家的文學與文化規範,豐富臺灣的文學與文化樣貌,新文人這個用心確實值得肯定。
舊文人堅持傳統的文學觀,有時雖然被譏為不知權變,但此舉促使新文人更認真思考臺灣文學的出路,不致只是複製中國五四白話文運動的主張就予以滿足。面對新文人的質疑,舊文人重新發掘傳統文學的特色,並調整傳統文學的形式與內容,促使部份新文人學習舊文學優點的迫切性,有的新文人也力求改進較欠成熟的白話作品,使其更能反映臺灣的聲音。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強權統治之下新舊文人雖然遇到許多困境,但他們並未在臺灣文學發展史缺席,新舊文學論爭所綻放的智慧火花,光耀日據時期文化的夜空,並提供當代臺灣文學更多的參考面向,我們更當釐清新舊文學論爭的來龍去脈才能為下一代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本論文以實證工夫做為基礎,發現不少前人未曾留意的重要文獻,指出前人研究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史習而不察的盲點,並提出若干研究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史的新觀點,以新舊文學論爭的起源為例,目前出版的臺灣文學史及相關的學術研究都以《臺灣青年》陳炘、甘文芳、陳端明鼓吹白話文做為論爭的起點,其實早在《臺灣青年》發刊之前,《臺灣日日新報》及《臺南新報》的作者都曾對新舊文學的優劣及異同點提出意見;又如分析新舊文學論爭的原因時,以往的研究者大都未注意新舊文人對文學採取不同的「界義」,文學與道德的關係採取不同的價值觀都是促成新舊對立的重要原因,堅守舊文學並非不懂文學趨勢或是只為了追求私利,我們必須超越以往的研究窠臼。本論文的完成對規補這些臺灣文學史研究的盲點當有實際的幫助,並有助於了解新舊文學的發展脈絡,對建構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史與文化史應有正面的價值。
傳統思想對日據時期新舊文人仍有相當的影響力,儘管面對新文化風貌,儒教仍是庶民階層及舊文人重要的思想根源;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及日本明治維新對臺灣文學與文化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今日重新檢視新舊文學論爭的得失,必須確實認識傳統及反傳統的文化意義,超越他們的歷史限制,並且擴展研究視野,如此才能建構更符合歷史實況的臺灣文學史。
多年用心搜集相關文獻,竭盡所能撰寫本論文,不過,日據時期仍然有許多文獻未經系統整理,欠缺電子檢索,浩瀚文獻,遺珠之憾在所難免;撰寫立場雖力求公允,但思慮未周,偏失可能難以避免,這都有待來日持續豐富其內容。《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的完成,只是在制式求學生涯畫上一個句點而已,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勉勵我們不可停滯自滿,學海無涯,人生必須不斷努力求進步,豐富自己的學養,為學術界奉獻一臂之力。

博士論文〈序〉



「畢業」可能是眾多學位論文撰寫者最期盼的日子,七年博士班歲月終於可劃上句點,真令人興奮!
如果,承繼碩士論文《清代台灣竹枝詞之研究》的腳步,撰寫較熟悉的明清臺灣古典文學可能毋須耗費那麼多心血,不過,自九年前發表〈論日據時期台灣新舊文學之研究不宜偏廢〉,深感這論題還有許多發揮的空間,故鼓起勇氣向較生疏的日據時期臺灣文學挺進,對自己確實是一大挑戰。
閱覽日據時期報紙、文集、傳記、思想、社會、宗教、公文書各類史料就花了三年,許多時光必須在微捲閱讀機上度過,過程確實很孤獨,但聽到口試委員陳芳明教授說:「自林淑容《一九三○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完成,我的《台灣新文學史》『台灣話文』該章必須重寫,看到《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論》,『新舊文學之爭』也需重寫。」作品能獲得肯定,生命歲月的投入總算有代價。
自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間發表了十一篇學術論文是此行的另項收穫,對未來治學是一大鼓舞,這當然要感謝輔仁大學的培育,所長王初慶教授及王金凌教授長期的教導自是難以忘懷,師長們的勉勵亦時銘我心。
陳萬益教授五年來的辛勤指導,特別是在他擔任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最忙碌時,也正是論文撰寫緊鑼密鼓的期間,陳教授的傾囊相授,對本論文觀念及資料的諸多啟發,沒齒難忘。論文口試時龔顯宗教授、陳芳明教授、施懿琳教授、許俊雅教授鉅細靡遺的寶貴意見,糾正許多缺漏與錯誤,在此一併致謝。
感謝彰化埔塩的父母及親友,兒時故鄉的形影撰寫論文時時陪伴著我。以往的教育塑造我仇日的觀念,常與祖父辯論時局,對日據時期有較深認識時,他卻已仙逝,豈不哀嘆!這讓我印證「多桑」這部電影:時代變遷對人世的影響確實非常深遠。
一路走來陪在我身邊的愛妻愈分,在工作忙碌之餘,負擔許多家務,讓我能專心投入論文撰寫,並義務擔任論文的校對,真是辛苦她了!淘氣兒子磊文、磊和,他們快樂、充滿希望的童顏,是激勵我努力向前的動力。對未來有盼望,「就閣卡有喟力」承擔現實的挑戰,因為我們血脈是相連的。
臺灣文學還是在發展中的學科,新文獻的出土常促使文學史必須改寫;個人論文只是階段性的完成,疏漏與錯誤都必須不斷修正,敬請大雅君子不吝斧正。

二○○二年七月 翁聖峯 謹識於板橋新埔

博士論文目錄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 目 錄
 

中英文提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三節 新舊文學論爭重要名詞界定
(一)文言與白話義界的糾葛
(二)臺灣白話文與中國白話文義界的糾葛
(三)臺灣白話文、白話字、臺灣話文義界的糾葛
第四節 本論文體例與各章節梗概
第二章 過渡時代與新舊文學論爭
第一節 新舊思惟震盪的時代
第二節 生活藝術與新舊變革
第三節 同姓結婚與新舊過度時代
第四節 文化調適的省思
第五節 新舊調和的可能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外在世界與新舊文學論爭
第一節 政治族群因素
第二節 傳統文化的不同樣貌
第三節 文化管制與因應之道
(一)文化管制
(二)因應之道
第四節 漢文教育困境與新舊文學論爭
第五節 文學世界新變與新舊文學論爭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發展史(上)
第一節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的分期
第二節 新舊文學論爭激烈前期
第三節 新舊文學論爭激烈期
第五章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發展史(中)
第一節 新舊文學一般論爭期
第二節 新舊文學論爭後期
第三節 從三系發展到平行說
(一)重新檢視被忽略的文獻
(二)從文學與道德檢視新舊文學論爭
(三)從反傳統思想檢視新舊文學論爭
(四)從形式絕對論檢視新舊文學論爭
(五)重新檢視新舊文學的評價
第六章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發展史(下)
第一節 戰爭體制時期新舊文學論爭前期
(一)昭和十二年七月至昭和十三年(1938)
(二)昭和十四年(1939)文學論爭
第二節 戰爭體制時期新舊文學論爭後期
(一)論爭的發生與轉變
(二)詩歌模仿、傳遞與新舊文學論爭
(三)傳統文化觀念與新舊文學論爭
(四)文體、進化觀與新舊文學論爭
(五)新舊互尊與國家文藝政策
第三節 小結
第七章 文學界義、道德禮教與新舊文學論爭
第一節 從純文學到反對文以載道
(一)純文學的文學觀
(二)反對文以載道的文學觀
第二節 從廣義的文學到支持文以載道
(一)廣義的文學觀
(二)支持文以載道的文學觀
第三節 文學與漢文諸界義之爭
(一)「漢文」界義之爭
(二)文學與「儒」之糾葛
第四節 不同文學觀與禮教規範的關係
(一)文學觀與戀愛的糾葛
(二)文學觀與非孝論的爭議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文學進化觀、文體大眾化與新舊文學論爭
第一節 文學進化觀與新舊文學論爭
(一)新文人與文學進化觀
(二)舊文人的反彈
(三)文學進化觀的是非
第二節 文體大眾化與新舊文學論爭
(一)簡易白話文易於大眾化
(二)舊文人與文體難易之爭
(三)簡易文言文的特殊角色
第三節 小結
第九章 文學格律、文學反映與新舊文學論爭
第一節 文學格律與新舊文學論爭
(一)新文人承襲八不主義
(二)新文人檢討舊文學的格律
(三)舊文人對格律批評的辯護
(四)批判擊鉢吟與維護之聲
(五)對傳統小說戲曲的態度
(六)文學格律與新舊文學的其他論爭
第二節 文學反映與新舊文學論爭
(一)巴結權貴諂媚妓女風骨低
(二)舊文人自省及其意義
(三)新文人學習舊文學及自省的意義
(四)文學反映與新舊文學的其他論爭
第三節 小結
第十章 結論
第一節 本論文的重點與發現
(一)新發現重要的文獻
(二)過渡時代、外在世界與新舊文學論爭
(三)新舊文學論爭的發展脈絡
(四)新舊文學論爭相關的重要觀念
第二節 本論文的價值與未來展望

附錄一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文獻統計表
二 日據時期臺灣新舊文學論爭重要文獻節錄
主要參考書目
索 引